新闻资讯

外语学科发展研究专委会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会资讯

加快推动新文科视阈下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孙美娟)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推动高校外语教学与科研发展,2022年12月30-31日,“新文科视阈下外语学科发展理念与路径”研讨会在线举行。会议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学科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译国译民集团承办。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围绕着“新文科视域下外语学科发展理念与路径”这一主题,探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外语学科发展理念、建设路径、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提出要不断提升外语学科核心竞争力,培养高层次外语人才。

  探讨新时代外语学科建设新方向

  新文科是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以实现文科内部以及文科与自然科学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新文科既强调采用科技手段研究人文社会科学,又关注与科技发展相关的人文社科问题,主张从文科视角分析科技发展的前景。自2019年我国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正式推进包括新文科在内的多个新学科建设以来,各高校的不同学科重新审视新时代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并积极开展新文科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努力。目前,新文科战略的实施已成为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规划的热点话题,对于本身就跨人文与社会的外语学科更是如此。

  新文科建设要求哲学社会科学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行深度交叉和融合。结合外语学科的自身特点,语言大数据研究成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增长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梁茂成认为,语言大数据建设可以为高校外语学科发展提供海量的数据源,而语言大数据分析技术成为外语学科的重要发力点。数据和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为外语学科的人才培养的模式变革、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创新、社会服务的延伸和拓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语料库在外语教学中的直接应用可以推动数据驱动式外语教学模式的形成,推进外语教学的数据化、智能化和可视化。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院长胡开宝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数据库综合应用平台为例具体阐释了该平台在外语教学与科研中的应用,为新文科视阈下外语学科发展提供了新思考。胡开宝表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数据库综合应用平台不仅收录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相关术语和其对应多语翻译,以及术语的出处,还包含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相关的影像资料和图片资料以及国内外关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研究成果。该平台可以为课程思政提供丰富的语言实例,推动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及其外译为教学内容的课程思政教学。我们可以利用该平台进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语料的平行检索,提供词频、搭配、翻译策略与技巧等信息,还可以以平台的应用为基础,从平台中选择《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具体主题文章,结合平台数据化和可视化功能及强大检索功能的应用,对文章进行分析,并辅之以《理解当代中国》教材中练习的应用。

  新文科背景下,我国新的学位设置将翻译与外国语言文学并列为一级学位学科,使得传统的外语学科和翻译学科的关系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也使得相关教学理念和建设模式发生改变。外语学科具有为翻译服务的功能,翻译离不开语言,因此,处理好外语学科与翻译学科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海大学应用翻译研究中心主任傅敬民提出,新文科视阈下的学科建设以学科交叉融合为主要特征。传统上,翻译作为外语教学工具,但在新文科视阈下,翻译已经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在此背景下,如何认识外国语言文学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相对独立的翻译学科已经成为翻译教学与研究必须回应的问题。我们认为,一方面,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外国语言文学与翻译的关系,既要认识两者之间存在诸多交叉内容,又须分辨两者之间存在的特点。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切实地把翻译视为独立学科来加以建设,充分发挥翻译在新文科建设中的作用。

  突破外语学科发展瓶颈

  在新文科建设中,外语学科被赋予了新使命和新担当,同时也意味着外语学科发展面临着新挑战。这要求外语人必须明确外语学科变革的必然趋势,即立足中国特色,对接国家需求,打破学科壁垒,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开辟外语学科发展的新视野和新领域,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外语学科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处理好“四大关系”、突破“三大瓶颈”。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祝朝伟提出,现阶段外语学科要处理好传统二级学科转型与新兴交叉学科的关系、学科发展理念与学科建设实践的关系、学科建设同质化与特色发展的关系、传统评价体制与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的关系。要突破外国语言文学传统学科方向与最新科学技术融合的瓶颈,突破非通用语言人才、国际组织人才、国际传播能力人才培养的“生态土壤”制约瓶颈以及传统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传统师资如何突破能力制约堪当新文科建设大任的瓶颈。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美华认为,作为理工优势的高校,外语学科的学科发展必须打破学科壁垒,在坚守外语人文之本的同时,更应立足校本特色和优势学科,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外语人文与科学技术的融合,探索“外语+”跨学科、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聚焦学科内涵发展之路,同时服务我国新文科战略需求,推动新文科与新工科的交融。

  将外语学科发展理念与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实践有机结合对于新文科视阈下外语学科发展十分重要。作为以“上海”城市命名的地方综合性大学,近年来,上海大学的外语学科在积极对接“中华文化走出去”“新国际传播”国家发展战略的同时,积极对接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发展战略,在“新文科”理念的引导下,进行一些卓有成效的“外语+”人才培养新路探索。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尚新提出,综合性大学的外语学科的学术资源整合起来比较便利、跨学科交叉发展优势明显。例如,上海大学的外语学科建设得益于学校的综合性特点,长期以来坚持多学科融合发展的理念,早在2014年就在中国语言学、外国语言文学、世界史、新闻传播学学科整合视野下,设置了二级交叉学科博士点“语言文化与世界文明”。但是,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作为地方综合性高校,如何跟上并融入高校的“双一流”建设的步伐以及如何加快实现新文科背景下的学科交叉融合与特色发展是当下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

  加快促进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新文科背景下外语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于人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主要以培养技能型外语专业人才和通用型外语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这些人才培养模式在特定历史时期满足了社会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然而,当下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愈加重要,需要大量既精通外国语言文学和文化,又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还熟谙中外文化差异和国际惯例的复合型高端外语专业人才。只有紧抓新文科契机,将新文科思想落实到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才能加快促进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新文科视阈下的外语教育改革必须瞄准国家的战略需求,结合办学特色,面向市场对外语人才具体需求,积极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增长点。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法连提出,后疫情时代,国际格局面临重组,国家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国家迫切需要大量涉外法律人才,市场的需要催生出法律英语新兴交叉学科。法律英语学科内涵丰富,专业用途广泛,与我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紧密相连,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另外,市场的强大需求是法律英语学科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加快设置法律英语专业、培养法律英语复合型人才,积极培育法律英语新兴交叉学科增长点,讲好中国法治故事。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新文科背景下,要提高外语学科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是关键。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罗良功表示,基于对当前社会发展需要、教育综合改革与新技术发展趋势的研判,在可预见的将来,英语教师必须具有更强的核心能力,必须具有立足中国教学的情怀的能力,必须具有较强的新技术能力,必须能够服务于中国的国际传播与世界沟通。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浪潮相互激荡下,英语教师只有自身具备这些能力,才能承担起培养未来人才的任务。这既对当下的英语师范生培养提出的挑战,也是当前外语教育人才培养应该着手改革的重点。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立足新时代,扎根中国大地,回应新需求,不断加强新文科视域下外语学科建设。要以外语学科为基础,着力培养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大力推进新技术在外语学科学术研究中的应用,推动外语学科的跨学科研究。从而让外语学科在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推动中国参与国际治理,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等方面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张雨楠)


TOP